公司介紹 工作內容 學習 心得感想

元智大學資管系第三十屆專業實習成果展

實習代號: C

指導老師:楊錦生

學生:黃信貿

學號:1111738

公司介紹

用愛實踐科技,為公益打造數位橋樑

「網軟股份有限公司」係由喜瑪拉雅基金會所成立的社會企業,成立宗旨在於協助非營利組織(NPO)克服在資訊化過程中所面臨的諸多挑戰。這些挑戰包括缺乏合適的應用軟體、欠缺資訊專才、業界公司服務不穩定、網路安全疑慮,以及缺乏足夠的市場吸引力,導致多數資訊公司難以投入等問題。網軟公司正是基於此需求誕生,致力於縮短公益團體的數位落差。

網軟公司堅持以「愛心經營企業」的理念,將創造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並重視為核心目標,努力為社會創造正面影響。資訊科技是公司的專業,而將資訊科技有效導入非營利組織,強化其作業流程與對外行銷能力,則是公司的社會責任與長期關懷的實踐。

Intersoft Building

辦公室環境介紹

公司辦公室設置於現代化的商辦大樓中,內部空間乾淨明亮,整體動線規劃良好,具備完善的辦公設施與員工福利區域。

在辦公室外部設有茶水間,提供員工日常使用,茶水間內備有熱水機,是員工短暫放鬆的好地方。辦公室內部則設有微波爐,方便員工加熱自備餐食。每位員工皆配有個人座位與基本設備,包括筆記型電腦、螢幕等。實習生被安排集中坐在辦公室中央區域,中間有低矮隔板隔開,各自擁有屬於自己的工作空間,既保有個人專注的空間,又便於彼此間的溝通與協作。整體辦公環境氛圍融洽。

工作內容

實習期間的主要職責與日常任務

01

協助修改客戶提出的錯誤問題

我的日常工作包括接收由客服或客戶回報的問題單,接著進入其產品的Code裡新增新的功能或是查找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

技術要點

問題分析、程式碼除錯、功能開發

02

在完成修正後,執行基本的系統測試

完成錯誤修正後,緊接著就是系統測試的部分。除了針對所修改的功能模組進行部分測試,確保修正後的功能能正確執行,且不影響其他既有模組的正常運作。

技術要點

單元測試、整合測試、回歸測試

03

撰寫簡單的測試紀錄

在錯誤修正與測試流程完成後,我需撰寫簡單的修改紀錄與測試結果報告。這些文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團隊其他成員或後續維護人員能快速理解修改的目的、方式與測試結果。

技術要點

文件撰寫、技術文件、知識管理

04

維護舊系統

處理舊系統增修案時,我會針對受影響模組局部重構HardCode邏輯。將寫死的數值與邏輯參數化、函數化,確保當次修改穩定,同時減輕未來維護壓力。

技術要點

程式碼重構、系統維護、技術債務管理

05

新系統的功能開發

我參與了與客戶的會議,協助討論並確認增修方案的實作細節。之後我依照規格書將需求轉化為程式邏輯,實現核心業務功能。

技術要點

溝通與協作、核心業務邏輯實現

學習

WebForm架構

首次接觸WebForm架構,逐步理解.aspx和.aspx.cs所構成的事件驅動流程,並透過實際任務掌握其頁面生命週期與控制項管理方式。從一開始對於頁面生命週期的不熟悉,到後來能夠靈活運用Page_Load、PostBack等事件處理機制,顯著提升了開發效率。

WebForm架構

MS SQL 資料庫操作

大量應用MS SQL操作公司內部整合資料庫,透過撰寫各種SQL指令進行多張資料表的關聯查詢,協助使用者精準取得所需資訊。過去雖在課堂中學過SQL,但實務中面對大量資料與複雜邏輯的情境,讓我真正掌握資料整合的意義與技巧。不僅能夠編寫基本的CRUD操作,還學會了效能優化和索引設計的重要性。

資料庫操作

Git 版本控制

在使用TortoiseGit進行版本控制過程中,學會了各種Git操作,深刻體會到版控對於團隊協作、錯誤復原與開發流程穩定性的重要性。從基本的提交、合併到處理衝突的技巧,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版本控制概念。特別是在多人協作的專案中,理解了分支管理策略的重要性。

版本控制

除錯技巧

透過Visual Studio的除錯工具,學會了有效的除錯技巧。不僅熟練運用中斷點進行程式流程追蹤,還能善用Watch視窗監控變數變化,透過Call Stack了解程式執行脈絡。這些技能大幅提升了問題排查的效率,也加深了對系統運作機制的理解。

除錯技巧

Excel匯出匯入

在主管指派的工作中,我學習運用ClosedXML與EPPlus的套件,做出後端Excel檔案的匯出與匯入功能。匯出時,我從資料庫動態生成報表,建立表格結構、設定欄位格式與樣式。匯入的方面,我實作了資料驗證機制,確保使用者上傳的資料格式正確、避免資料重複。

EPPlus匯出匯入

建置LineBot

我接觸Line Bot開發,實際體驗ChatBot在用戶服務中的應用。我透過註冊Line Developers帳號並設置Webhook,成功串接Line Messaging API。開發中,我設計並測試了自動回覆與訊息推播功能,包含身分驗證及自動綁定LineID的功能。

軟實力

我學會了設立止損點與適時求助。在實習初期,我常常在遇到卡關時選擇獨自鑽研、遲遲不願向主管或學長姊請教,導致工作進度停滯,也錯過了學習與溝通的機會;但隨著實習經驗的累積,我逐漸明白求助不代表能力不足,反而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並學會在工作中設下合理的時間上限,若問題無法解決即適時尋求協助。隨著任務逐步推進,我也建立起任務導向的工作模式,每項任務都像是一場打怪升級的挑戰,讓我在反覆實作與修正中累積信心與能力,從原本對新架構感到不安與懷疑,漸漸過渡到可以獨立解決問題、主動分擔任務的節奏之中。過程中也透過觀察資深同事的處理方式與思考邏輯,學會如何更有效地與團隊溝通,並提升自己在實作、理解與協作三者之間的轉換能力,這些經驗對我而言不只是技能上的成長,更是職涯態度與專業意識的重要累積。

心得感想

從挑戰到成長的完整實習歷程回顧

實習歷程回顧

01

初期的自我懷疑

面對未知的挑戰

回顧這幾個月的實習歷程,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從一開始的自我懷疑,到後期逐步建立起信心與節奏的轉變。由於我過去從未接觸過WebForm架構,一開始面對陌生的系統架構與程式邏輯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

對我來說,單是要理解每個頁面背後的流程、元件交互方式,就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更別提處理錯誤或修改需求時的壓力。當時我內心曾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具備進入職場的能力。

02

任務導向的成長

打怪升級式的進步

但隨著任務一個一個推進,尤其是透過「任務導向」的方式,每完成一件事就像是打敗一個小魔王,讓我慢慢累積了信心與能力。我開始從錯誤訊息中判斷問題位置,逐步理解系統模組之間的關聯,甚至能主動向主管回報問題原因與修正方式。

雖然過程中仍會卡關、仍會犯錯,但我學會了面對挑戰、接受挫敗,並在每次錯誤後做出總結與調整。這樣的打怪升級式進步方式,讓我漸漸走出對未知的恐懼,轉而投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03

技術理解的深化

從功能實現到架構思考

實習初期,我對程式設計的理解主要停留在如何完成某個功能,但隨著對系統架構的理解逐漸加深,我開始不再只是寫出能跑的程式,而是思考寫出什麼樣的程式最容易維護、最能應對未來需求作更動。

這讓我更能理解前輩們在code review時所強調的可讀性、模組化,也促使我在實作中不再只是照著指令完成,而是試著預測潛在問題和主動提出優化建議。

核心體悟

這次實習讓我更深入地接觸軟體開發產業的實務樣貌。它不如學校課堂那樣一次寫完、馬上成功,而是需要長期維護、反覆修正的過程。軟體不只是一段程式碼,更是一種持續演進的服務,尤其是在網軟這樣以公益為導向的公司中,我看到資訊科技不只是商業工具,也能成為推動社會價值的媒介。我也更能理解這個產業對持續學習的高度要求,技術更新快速,開發工具、框架、協作流程皆需不斷學習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