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展示

4.4 系統優化策略

為改善上述狀況,本研究採取以下三項優化策略,使系統能更精準且穩定地輸出結論。

1.雙層判斷機制(Scoring + Decision Layer)

系統首先透過 get_semantic_score() 函式進行五構面量化分析(頻率、強度、失控程度、影響程度、情緒依附),依臨床權重計算加權總分後自動判定風險等級(低至高)。在此基礎上,新增第二層「決策邏輯(Decision Layer)」:
系統依據總分及關鍵構面組合自動分流為兩種回覆模式:

A 模式:風險明確 → 直接產出【成癮風險等級】【最終結論】【建議行動】三段式回覆。

B 模式:資訊不足 → 輸出【初步判斷】【可能原因或觀察】【建議後續觀察方向】三段式內容,不再提問。

此架構確保模型在資訊充足時能主動終止補問,輸出具體結論;而當資料不足時,仍能提供行為導向的觀察建議,避免對話陷入無限追問。

2.分數穩定化機制(Score Stabilization)

為避免模型在多輪互動中出現評分偏移或過度保守,本系統採用兩項穩定化設計:

(1).低溫度取樣(temperature=0.2):減少隨機性,使同樣的描述維持一致評分。

(2).防漂移校正(last_score 機制):若新一輪加權分顯著低於前次結果(低於 80%),自動採用前次分數,避免系統誤降風險。

此機制有效提升評分一致性與臨床判讀可靠度,使系統可於多輪對話中維持邏輯連貫。

3.輸出格式結構化與防重複提問控制 :

過去模型常因 prompt 指令衝突,導致在給出結論後仍產生「若需進一步了解」等補問段落。本系統透過輸出格式明確化(A/B 互斥邏輯)與禁用提問關鍵詞(如「請問」「是否」「進一步了解」),讓模型在產出結論後不再主動追問,確保對話流程自然收斂,輸出內容一致且具可讀性。